当前位置>少儿资讯焦点图

探访历史足迹,感悟红色精神

时间: 2025-05-09

  5月4日,一场以"重走五卅路 感受历史韵味"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圆满落幕。小记者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,汇聚于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,沐浴在温柔的春日阳光下,共同踏上了一场追寻红色记忆、穿越时空的研学之旅。

 

  第一站

  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

  活动首站走进了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展馆。在讲解老师的引领下,小记者们透过玻璃展柜中陈列的件件文物,感受着苏州红色基因的初始脉动。当聆听到革命先驱在此播撒火种、点燃革命烽火的动人往事时,小记者们仰头凝视着墙面上镌刻的入党誓词,稚嫩的面庞在展柜射灯的光晕映照下,仿佛与百年前的青年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。

  摄影:名城小记者郭倾诚

 

  第二站

  五卅路纪念碑

  移步至五卅路与民治路交汇处,纪念碑在梧桐荫翳下更显庄重。触摸着碑体上的朱红大字,小记者们指尖传来凉意,却仿佛触摸到了100年前那场反帝爱国运动的炽热温度。当听到苏州各界工人学生在此集会游行,用青春热血谱写民主革命篇章的往事时,春日暖阳透过梧桐叶隙,在孩子们仰起的脸庞上洒下跃动的光斑。

 

  第三站

  “红领巾文明路"石碑

  行至"红领巾文明路"石碑前,当了解到这块斑驳的石碑,曾亲眼见证过少先队员们用他们稚嫩的肩膀,勇敢地承担起城市文明建设的重任时,小记者们的胸膛不禁挺得更加笔直,眼中闪烁着敬佩与自豪的光芒。80年代,正是这些戴着红领巾的少年,用扫帚清扫街道,用画笔描绘文明,让老城区焕发新颜。如今,石碑上的红领巾雕像依然在春风中飘扬,诉说着代代相传的奉献精神。

  

       第四站

  雷锋纪念碑

  在雷锋纪念碑前,1963年3月5日《人民日报》的号外声仿佛穿越时空而来,将小记者们带回那个全民学雷锋的激情岁月。特别策划的“旧书遇新知”公益换书活动在此拉开序幕,孩子们用旧书换取“新书”,让知识在传递中焕发新活力,让助人为乐的种子在心田悄然萌芽。

  

 

  第五站

  “同德里同益里”弄堂

  踏入同德里同益里民国建筑群,清水砖墙与罗马拱券交相辉映,编织出一幅时空交错的美丽画卷,韵律悠长。小记者们穿梭在斑驳的砖雕门楼下,用镜头记录下铸铁镂空门楼的精巧,用画笔临摹出巴洛克山花的优雅。这些承载着民国记忆的建筑符号,无声讲述着苏州近代化进程中的东西方文化交融。

 

  第六站

  草桥实验小学

  草桥实验小学——这座始建于光绪年间的百年学堂,至今仍回响着琅琅书声。抚摸着校史馆内泛黄的学籍册,孩子们惊叹于教育传承的神奇力量:从叶圣陶执教时的"教育为人生",到新时代"五育并举"的育人理念,这方庭院始终守护着文明传承的火种。

 

  第七站

  苏州公园、肖特纪念碑

  活动终点来到苏州公园,矗立园内的肖特纪念碑将时光拉回1932年"一·二八事变"的烽火岁月。当得知这位美国飞行员为支援中国抗战,驾驶战机与日寇血战长空、最终陨落苏州的故事时,小记者们在碑前肃立,胸前的红领巾与碑身石纹在春风中低语。这座始建于1927年的城市绿地,春日透过六角亭飞檐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金箔,小记者们或驻足辨认亭角兽面纹饰,或轻触"城中公园"鎏金题刻感受岁月脉动。九曲桥影与对岸玻璃幕墙在粼粼波光中交叠,恰似一部镌刻着百年沧桑的立体史诗。

 

  此次重走五卅路活动,不仅是一次地理意义上的路线重走,更是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远征,它承载着对五卅运动历史的缅怀和对革命精神的传承。从纪念碑到弄堂,从学堂到公园,每一个环节都在诉说着奋斗与传承。活动让小记者们在实践中汲取精神力量,将历史的责任感转化为新时代的行动担当。

责编:盛舒琪

《名城苏州》 版权所有 值班编辑:0512-65092500 广告热线:13862037713
强烈建议使用 IE8.0 以上浏览器 1024×768分辨率 苏ICP备2022016534号-2